塑料亦可釋放溫室氣體 儀器助力溫室氣體監測
發布時間:2018-12-25
曾幾何時,人們為發明塑料而欣喜若狂,但僅在短短100年內,塑料卻為人們帶了更大的問題——白色污染。實際上,塑料的危害或許并不僅限于我們目前所看到的那樣。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,就曾發現分解中的塑料袋可釋放溫室氣體。其中詳情,或許還需借用儀器設備來一探究竟。
環境監測
據報道,當塑料被陽光照射開始分解后,不僅會釋放出熱量,還會產生乙烯與甲烷。此外,研究人員為了查明塑料實際所釋放的氣體,也做了相關的氣體釋放監測工作。最終,實驗結果顯示低密度聚乙烯(LDPE)在空氣環境中所釋放的氣體,其質量將會高于其他材料在各種環境下所釋放的氣體。不僅如此,低密度聚乙烯在被陽光照曬越久,就會釋放更多的溫室氣體,并且低密度聚乙烯粉末排放出的甲烷是低密度聚乙烯的500倍。
或許,大家對低密度聚乙烯一詞并不熟悉。據小編所知,低密度聚乙烯又可稱為高壓聚乙烯,其主要被用于制作為薄膜產品,即我們常用的塑料袋、保鮮膜、食品包裝材料等。由此可見,我們最常用的塑料制品,反而對溫室氣體“貢獻”最大。
面對日趨嚴重的溫室氣體,除了老生常談地加強環保意識,少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以外,我們該關注的還有溫室氣體監測技術。
溫室氣體監測作為大氣環境科學的重要課題之一,該項工作的開展可有效協助人們完成溫室氣體分布的評估,積極應對環境氣候的變化。據了解,溫室氣體的監測可細分為本低濃度監測、排放監測及高空監測幾類。其中,各式各樣的儀器設備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1994年,我國建立的本底基準觀象臺,就利用了氣相色譜-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在線觀測大氣中二氧化碳及甲烷的含量。為監測城市污染大氣中溫室氣體以研究其長期變化規律,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大氣化學實驗室還曾自行研制了一套以HP5890氣相色譜分析為分析器的溫室氣體自動監測系統。此外,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吸收光譜、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同樣可用于環境中溫室氣體的監測。
而當紅外傳感器遇上人造衛星時,它便可用于大氣痕量光譜特征的診斷。相較于利用地面上的環境監測站監測大氣痕量氣體,這種溫室氣體監測方法則具有快速、經濟、全面、宏觀、可重復等優點。
我國作為一個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產和消費大國,溫室氣體排放情況自然不容樂觀。此次夏威夷大學的研究發現,或許又會將溫室氣體減排工作推向另一個方向。另外,從早些年寥寥幾條節能法規的頒布,到如今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的嚴格落實,國家在環境保護上所作出的努力已有所成效。因此,我們也應當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,在辦公室中少用一張紙,通勤路上少開一次車,一齊助力環境保護!
(本文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TA說-知識分子、鋁道網、百度文庫)